6月27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二季度)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总队李云浩总工程师以及市应急局、市城市管理委、市文旅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李云浩通报消防工作情况:
一、6月份电动自行车火灾情况
6月份以来,我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69起,其中,58起为电池故障,8起为车辆线路故障,2起为充电器故障,1起为外来火源。火灾均发生在室外,未造成人员伤亡。
从起火地区看,朝阳区23起,海淀区16起,丰台区8起,大兴区5起,西城区、昌平区各4起,东城区、通州区各2起,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延庆区、顺义区、开发区各1起。
从起火状态看,充电中26起,停放未充电26起,行驶中17起。日间起火45起,夜间起火24起。
从涉及行业上看,涉及美团、饿了么、顺丰、叮当快药等快递外卖行业17起。
从品牌情况看,起火电动车涉及九号、雅迪、新日等品牌。起火电池涉及超威、雅迪、天能等品牌。同时在调查中发现,使用超标电池火灾5起,具体为:6月6日14时22分,丰台区北宫镇长兴路1辆行驶中的电动自行车起火,原因系电池故障。经调查,起火车辆为车主网购的二手车辆及超标电池,并擅自拼装使用,电池品牌为垚硕72V。6月8日19时01分,西城区北礼士路1辆路边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起火,原因系电池故障。经调查,电池为网购超标电池,品牌为驰兔72V。6月11日17时05分,西城区真武庙四里一室外充电柜内电池起火,起火原因系电池故障,经调查,电池为车主购买二手超标电池,品牌为聚特力60V。6月12日8时56分,海淀区北四环西路辅路1辆行驶中的电动自行车起火,原因系车辆线路故障。经调查,车辆为二手车,品牌为小龟,电池系网购超标电池,品牌为天能60V。6月18日13时8分,大兴区狼垡东路附近一停放的电动自行车起火,原因系电池故障,经调查,电池为超标电池,品牌为天能60v。另外,使用超标充电器火灾1起,6月15日15时4分,大兴区滨河西里小区一停放在楼外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起火。经调查,火灾系充电器插头短路所引发,该充电器非原装,品牌为励腾,生产厂家为天长市思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同时, 6月3日和6月7日,分别发生在西城区椿树园与朝阳区甘露晴苑小区的两起电动自行车火灾均发生在凌晨3点到4点之间,由于现场火势较大,引发了社区居民的关注,所幸起火电动自行车都停放在室外,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起火原因均为电池故障。我们可以看到,电动自行车及电池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速度极快,一般家用灭火器材无法有效扑救,如果事故发生在室内或楼道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在此再次提示市民朋友,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的标称电压不超过48V,电动机输出功率不超过400W,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请您购买、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及电池。同时,切勿在楼道、室内停放或充电。
二、高层建筑火灾防范提示
今年以来,我市共发生276起高层火灾,其中朝阳区84起,丰台区40起,海淀区31起,昌平区24起,通州区22起,大兴区19起,东城区13起,西城区10起,门头沟区9起,房山区6起,石景山区5起,顺义区4起,怀柔区、延庆区、密云区、开发区各2起,平谷区1起。从场所类型看,住宅建筑266起,占总数的96%。火灾原因以家用电器故障和居民用火不慎为主,主要包括吸烟、点香等行为。
进入夏季,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防暑降温设备使用增多、用电负荷增大,空调外挂机、变配电设施设备火灾风险增加。大型商业综合体、影剧院、密室逃脱、室内冰雪等公众聚集场所,成为群众避暑纳凉、暑期学生聚会活动的热门场所,火灾风险也随之增加。同时,餐饮场所营业时间延长、厨房烟道油烟堆积加快,油烟道起火冒烟、燃气泄漏等事故风险增大。高温天气下,还容易导致车辆油路、电路故障老化,发生交通工具火灾。另外,进入汛期,老旧楼房屋面、平房院落屋顶防水作业增多,各类学校假期施工改造增多,施工动火作业风险增大。生产企业、施工企业也进入到全年重要窗口期,赶工期、抢进度,满负荷运转,易发生违章作业问题。在此,提示广大市民及单位:一是,加强电器设备的用电安全,及时更换老化、超龄电器、电线,防止超负荷运转,做到人走断电。社会单位、小区物业切实加强电气火灾防范,对内部的电气线路、设备开展全面检查维保。二是,规范安全用火行为,注意厨房做饭用火安全,及时关火断气。餐饮场所要加强厨房油烟道及油烟净化设备清洗和用火用气管理。三是,施工动火作业要严格落实“动火审批、持证上岗、线上报备、防火分隔、现场看护、岗前培训、应急处置准备”七项硬措施,做到“无审批不动火、无防范不动火、无监护不动火”。四是,公共聚集场所要加强对空调冷却塔、配电室配电柜、空调外挂机以及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严禁违规“边营业、边施工”。五是,不乱堆乱放,保持通道畅通、管道竖井干净整洁。不要在楼道等公共区域和室内停放电动自行车、充电。最后,欢迎市民朋友积极参与消防技能培训演练,掌握逃生和初期火灾扑救技能。
三、优化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办理六项措施
为聚焦塑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深化消防领域“放管服”改革,以高水平消防服务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和企业群众需求,消防部门研究制定了《聚焦打造“北京服务”持续优化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办理六项措施》,此项措施已于6月25日发布,自6月28日施行,下面我对“六项措施”具体内容进行简要通报。
一、优化审批政策。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含本数)以下的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可不办理消防安全检查。申请人主动申请办理的,消防救援部门应当予以受理。
二、精简申请材料。对于可以通过数据调取方式获取营业执照、场所平面布置图、场所消防设施平面图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救援部门受理时,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
三、推行“一网通办”。申请人可以通过“北京市政务服务网”或“京通”APP进行线上申请、查看办理进度、获取电子证照。
四、减少等待时间。对申请办理消防安全检查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救援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核查并告知办理结果。
五、提供“帮办”服务。根据申请人需要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全过程帮办,提供业务咨询、技术指导、政策解读、文书送达等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六、推行“并联办理”。消防救援部门与住建部门建立消防验收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并联办理机制,对于符合办理条件的项目提前介入,消防救援部门派员与住建部门一并开展现场核查,统一检查意见,分别出具许可文书。
记者提问
记者: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围绕“畅通生命通道”的活动主题,请问近期北京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李云浩:畅通消防“生命通道”作为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重点任务,今年4月,我市启动了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专项治理工作,专门整治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问题隐患,拆除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铁栅栏、铁丝网等障碍物,清理妨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进一步消除隐患,防范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目前,正处于专项行动的排查整治阶段。重点围绕餐饮场所、公共娱乐、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和村民经营性自建房开展专项排查。同时,我市的“企安安”系统功能进行了优化拓展,增加了人员密集单位(场所)标签功能以及消防安全疏散专项检查清单。在此,提示各人员密集场所相关单位尽快应用“企安安”系统,选取“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专项自查清单”开展专项自查。对于堵塞、占用、封闭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问题,要立查立改、及时消除隐患;对于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损坏失效等问题,要立即组织维修更换,尽快恢复正常使用;对于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未设置两个及以上安全出口以及门窗违规设置影响自救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防盗网、铁栅栏等障碍物和户外广告设施等问题,应立即明确期限、落实整改措施。
来源: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